从2009年开始,双11购物节的出现,让每年的11月11日,被赋予了新的意义。这一天,各大商家会集体进行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,“买买买”成了唯一主题。原始的“光棍节”就此演变成令人疯狂的“全民购物节”。广告铺天盖地而来,降价、促销、打折等信息时刻充斥着我们的眼球。宣传造势猛烈,诱惑无处不在。面对无法规避的环境影响,人们总有“不买即亏”的感受。何况商家们奇招百出,一堆不得不买的理由罗列在眼前,让人防不胜防。所以每至11月11日零时,大家都在大肆花钱,疯狂结算购物车。
本着“花最少钱囤最多货”的原则,我们拼时间、拼速度、拼运气,拼劲儿买买买,买至钱包空空,却也乐在其中。一夜之间,许多人都变了,前一天看起来还很有钱的样子,到第二天已是“钱粮尽空”,更有甚者负债累累。钱都花哪去了?回想昨日的疯狂操作,多少有些后悔。看完订单看账单,开始盘算哪些钱花错了地方,哪些商品不应该买。但悔意只在当时,片刻就已抒散。再一想到自己“战果丰硕”,反倒开始难掩兴奋,成就感满满。
盼星星盼月亮,总算盼来了自己的包裹。迫不及待拆开之后,喜悦戛然而止。望着一堆有的没的,直感觉“扎心”。自己费尽心力、东拼西凑买到手的所谓“好物”,真正可用的却没几个。退货?麻烦!不退?浪费!得不偿失,钱一分没少花不说,还白折腾了一场。双11,着实是个令人手忙脚乱的日子。说好的狂欢节,硬是让人买成了纠结!
这还不算完,更可怕的是,由于双11无节制“烧钱”,导致后期“吃土”、“喝风”的人不乏存在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“负债消费”已成为普遍现象。身边的人包括自己,都很热衷这种消费方式,借以信用卡、花呗、白条等支付工具随意挥霍。时常有种“钱非己物”的感受,只管简单操作一波儿,东西买到手就对了,以至于我们还来不及心疼就已债务缠身。得不酬失、令人崩溃,却是每个剁手党的常态。这种以便宜为理由,毫无节制的滥买行为,最后非但未能得偿所愿,反倒闹得一团糟。可想而知,双11让多少人失去了理智。这看似普通的节日背后,多得是头脑发热的人。理智消费一再被提及,可是为什么我们总不能够安然度过?次次让它轻易崩塌了自己看似平稳的生活?
消费,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之上。其实人之所以费尽心思去寻求便宜好货,是因为经济能力有限,不愿多花冤枉钱。总希望花少一点钱,就能买到同类好货,而活动商家一直在传递的信息就是:“买到即赚到”,“机会难得不容错过”。这无疑成了我们疯狂囤货的最好理由,购买欲望瞬间被点燃,并且一发不可收拾,结果钱却越花越冤枉。